平常我們常說追求身心靈三個層次的成長
然而我們平日所耗費精力的事物 可以稱作身外之物 包括財富 名聲 它們本身並無所謂對錯 而是中性的
追求過程 端看你付出的代價 輕者勞苦傷身 重者破壞人生的平衡
追到手之後 你再將之(身外之物)誤以為那就是自己 恐懼失去 因而執著
一是它只是身外之物 無關身心靈 二則追求過程中 更甚則傷害或妨害了 身心靈的發展
若從更高的層次- 靈來看 甚至身體 思想 也是一種執著
抗拒身體的老化 機能喪失 美貌消逝
如果理解這個機制 接生理的自然反應 是一種制約
受它 臣服他 而非執著
欣賞萬物 不是仰慕 不執著擁有 更不要誤認那是你的一部分
所謂思想也是一樣 你的判斷 態度 也是一種制約 不過它是學習得來的
因外在環境塑造得來的 包括性別 文化 國籍 學歷諸等
那不是真正的你
所謂情緒 更是來來去去 只是你對事物的感覺 接受或抗拒 的呈現
解除了思想的制約 情緒就像海上的浪花 無損於你
可以想像 一個人若生養在非洲大草原 或者紐約市 你可以想像兩者會有的不同
包括語言 文化 習慣 甚至於身體外貌 心理狀態
這些外在環境因素 塑造出所謂的你
一旦你認同那些 當作是你自己 你就落入這個制約
當有人辱及你的國家 種族 性別 甚至名字 你的反應是甚麼
你是否執著
把那些 標籤 貼到自己身上 然後感覺到受到傷害 恐懼然後反擊
你就在執行這個習來的機制
但事實上那不是你
一切可以學習得來 也可以學習失去
當脫離對身外之物的自我認同 以覺醒作為內在目標
至於作什麼事情 或說外在目標 並不重要
這就是你會在各種所謂貴賤不同的職業裡 看到有人閃閃發光
這都無關他們的 外在形相
重要的是怎麼做
唯有過程中 你可以以一種覺醒的方式 展現你的意識之光
這不僅只是 孔子的"無入而不自得"
享樂 , 快樂 到喜悅, 平安
察覺那個思想背後運作的機制 那個害怕失去的小我 那個被過去制約的痛苦之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