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坐禪, 參禪與行禪 - - 摘錄自洪寬可書<轉載分享>

< 教練之路 Way with a Coach ---- 衛詩米的世界 >

坐禪 : 寂靜 (寂是心無妄念;靜就是身無妄想)
參禪 : 諸行無常 (天地間各種運作都在變動) 諸法無我 (萬事萬物的相互關係都沒有存在小我的) 寂滅涅槃
行禪 :心行合一 能見本性

坐禪或靜坐可分為五種 目的不同
 養生靜坐 主要在調息
 治病靜坐 練氣 養氣或像練氣功
 為了出元神 道家仙家的入定 希望元神出竅
 為了接外靈 乩童接引諸神佛附身 這方式容易走火入魔 因為一直向心外求
 透過靜坐練習禪定 開啟悟性 找到禪機 : 完全內修 目地在安定意識 由定生慧 進而能夠轉識成智 化黑暗為光明.

心繫自然 身心放鬆 --> 想一想大自然 轉換日常的慣性 放鬆身心
念念無住 不動不搖 --> 念頭一個 一個出現 但不要相續 身體不要動 精神不飄搖 把精神網內凝聚 就是凝神 這時就會清楚感覺念頭的出現 只要讓它不要留駐 自然生滅 就不會構成妄想
身心寂靜 轉識成智 --> 寂 就是心無妄念 靜 就是身無妄想 日久功深 就會豁然開朗 發現另一種不同於日常思維的智慧的存在


人類身體的活動以及思想的活動 是大自然活動的一部分
這種身體與思想的活動 我們稱之為 "生命"
而一個帶著生命的人 跟外面環境所產生的互動現象 則稱之為"生活"
禪定是一種生命的"狀態"

參禪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以心觀心 內觀外照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是要看看我們哪一個觀念錯了
哪一個地方用錯心了
看看我們被哪一個人給障礙了 被哪一件事所牽掛了 被哪一件物品所打動了我們的心?
人生所有的問題
都可以經過自己的修心養性 透過參禪的方法
找出我們內心的問題點

(三法印)
諸行無常
行就是這世間的一切運作 一切的行為 包括宇宙中興求的運轉 這一切均稱為行
我們要認知這一切的行 包括我們人遇人之間的行為關係 人跟這個世界的所有運作 它是無常的 我們不能永遠的依靠它 也不能永恆的擁有它
諸法無我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皆稱為 " 法 ", 諸法無我就是告訴我們, 這個世間構成的一切相互關係, 在這樣的群體關係中, 是沒有小我的 但是我們都習慣以小我為中心

以心觀心
用菩提心來關照我們的凡夫心 觀照我們未修行前的心態
讓我們的心 不要再回到不懂真理前的思想狀態
--> 使有正見 (正確的思想)

內觀外照
往內 "觀" 我們的心
往外 "照" 我們的行

"以心觀心, 內觀外照" 即是用我們聚有政見得心 也是用三法印印證之後的菩提心 去觀過去修心養性之前的凡夫心 錯誤蒙蔽的心; 然後在依著菩提心去照外面的行為
 把正確的欣貫徹到行為裡面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人的一生中 就是很多的事情在不斷的進行
但是我們會把它從事情轉變成問題 在提升到困難 最後演變成煩惱跟痛苦
事情: 如其所是 就是一件事情
壓力:當我們有得失心 就產生壓力
問題 : 當壓力無法解除時 開始形成"問題"
困難: 當問題形成了 有壓力 又長久不能解決時 變成"困難"
煩惱 痛苦 : 當困難不能解決 硬化了 開始變成"煩惱" 煩惱久了 變成更深層的"痛苦".

行禪
心即是行 行即是心
以心導行 以行明心
心行合一 能見本性

心即是行 行即是心
要了解我們的現在心 就從我們表現出來的行為去了解
同樣的 你現在的行為 也是由你的現在心導出

以心導行 以行明心
錯誤的心 一定會導致錯誤的行為
唯有正確的心 才能導出正確的行為
就是我們將坐禪 參禪以及生活種領悟到的智慧 人生體驗 聽聞的佛法真理 融會貫通
用這些正確的理念來引導我門的行為

心行合一 能見本性
一方面檢查 一方面檢討
不斷的反覆在心行之間觀照
有一天會猛然發現 原來 心與行的本質是一致的 那就是我門的本性

< 教練之路 Way with a Coach ---- 衛詩米的世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