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ICA-131) 分享: 有力的傾聽

思考

1.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傾聽者?

我是個主動的傾聽者 能放開預設立場

然而對於有力的傾聽仍需要更有耐心的等待 當事人需要更多空間 才有覺察及反思的深層話語

2. 關於作為一名有力的傾聽者 寫下你所重視的

最重要的傾聽是 放下預設 不對話語有著批判或是建議

必須提供比日常對話 那種一來往的模式 而給予述說者更寬廣的空間及反思綴成話語的時間

除了話語之外 音調 情緒的資訊 也要注意 那往往表現出最重要的資料

3. 關於如何強化你作為一名有力的傾聽者的技能 制定一個計畫

保持好奇心 直接編綴結局 有耐心傾聽

在每次回應或釋述之前 保留更長的空檔 供當事人再多說一些

計算每一次會談的說話比例 應與傾聽 1:4

檢討每依次說話的內容 是否在建議或批判 轉而應多在釋述,核實理解及回應

4. 當你被他人傾聽時,你感覺如何?

感到被理解,自己有機會和空間整理思緒,也會產生對原本思緒的察覺

思考

1. 教練要傾聽客戶的五件事分別是甚麼?

講的內容 描述的方式 聲音的音調 速度 韻律

2. 你積極應用的傾聽策略是哪一些?你想多練習的又是甚麼?

開放引導使說更多 察覺其未說出來的部分

想多練習 少說 而且少分享個人經驗 小心不要給建議

多給沉默的整理時間

3. 在傾聽客戶時 放棄評判和意見有多難

這是需要練習 因為我們日常的訓練時常在反應 以應付處境可能帶給我們的危險

於是我們習慣 快速給予評判 決定我們的下一步

尤其如果有著類似的經驗 更容易給出意見 甚至建議

4. 在傾聽客戶時 為甚麼安慰會是個問題?

安慰時常表示你認同他的故事 造成他有理由浸在他的處境中更久 也常將焦點放在抱怨與責備

教練可以用同理心的方式認可他的痛苦與難過 

5. 漫談和發洩 與真正的解決問題有甚麼區別?

對於一個問題的漫談或不滿的發洩 經常就是所謂的抱怨

換言之就是把解決問題的責任 交給別人 甚至命運

真正的解決問題 則是省視 我們自己可以做的 或直接向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訴說

6. 你認為 從心傾聽 是指甚麼?

所謂的心 是與我們的思維作區分

我們的思維從來是不休止的 不斷去區分分離外界 以為這是保護自我的最佳策略

然而絕大多數是一種幻覺 

然而心或說心靈層次 它是遠離原始的怕受傷害的恐懼

它會是開放的 將自我放下 而以對方為焦點 (而不恐懼自我會因此而縮減)

只有從心傾聽 才能是有力傾聽的良好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